成果评价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可追溯、可查询”

成都理工大学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07.04

浏览次数: 989

灾害环境下都汶公路建设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anli.jpg

  2018年7月3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新濠天地在线在成都依据科技部《新濠天地在线》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成都理工大学、四川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南交通大学共同完成的“灾害环境下都汶公路建设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刘宝珺,四川大学教授邓建辉,长安大学教授谢永利,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周志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邢会林,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乔建平,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教高魏永幸等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高风险地质灾害、高烈度地震和高地应力灾害环境下都汶公路建设与修复关键技术问题,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地震震裂松动岩体、隧道软岩大变形和路基、桥梁、隧道震害修复及抗震减灾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总结了地震重灾区都汶公路次生地质灾害链,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地震烈度区的链生结构模型,预测了线性工程受控于地震和降雨因素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路段,为道路工程选线和防治工程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强烈、中等、轻微三种岩体震裂等级划分标准与隧道震害分级标准,提出了震裂岩体的BQ围岩分级修正方案和基于DERU的震后公路隧道震害快速检测评估体系,总结了三种5类隧道非对称大变形特征,研发了相应的支护技术;建立了抢险、保通、恢复重建三阶段的路基震损评价方法,提出了不同形式锚杆快速修复震损挡墙的受力模型与稳定性计算方法;提出了地震作用下橡胶支座梁式桥的大位移和落梁失效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桥墩集成刚度匹配性的中小跨径桥梁概念设计原则及支座参数设计方法。项目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效果良好,并在映汶、汶马、广甘、映卧等公路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对我国公路抗震减灾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核心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灾害环境下都汶公路建设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